- ·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栏[08/03]
- ·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数[08/03]
- ·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投[08/03]
- ·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征[08/03]
- ·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刊[08/03]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元大都城垣遗址之畔,奥运园区之旁,坐落着中国微电子行业的“国家队”——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前身原中国科学院109厂成立于1958年,1986年中国科
元大都城垣遗址之畔,奥运园区之旁,坐落着中国微电子行业的“国家队”——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前身原中国科学院109厂成立于1958年,1986年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微电子学部加入,合并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2003年9月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是一所专门从事微电子领域研究与开发的国立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技术总体和中国科学院EDA中心的依托单位。微电子研究所现有11个研究室,在职员工742人,科研与专业技术人员628人(其中科学院院士2名,高级研究人员179名)。设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读研究生328人。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历史辉煌,1958年,因研制“两弹一星”和高频晶体管计算机,微电子研究所的前身中国科学院109厂应运而生,并先后为我国第一台锗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研制出合格的半导体晶体管;为我国第一台硅晶体管计算机——“109丙机”研究生产了硅平面晶体管,提供了半导体器件;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提供了半导体晶体管;为我国首台1 000万次/秒的晶体管计算机757机承担全部集成电路的研制生产任务。在几十年的变革与发展历史中,微电子研究所几代科技工作者,为中国微电子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付出了不懈的艰苦努力。承担并完成了上百项国家科研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秉承“惟精惟一、求是求新”的办所精神,确立了当前的办所方针和发展目标;打造现代化的高技术研究机构。面向国家在微电子领域的战略需求,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承担重点科技攻关与产品开发;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开放平台,通过全方位合作积极推进成果的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拓展前沿技术与基础研究领域,发展交叉学科方向,成为我国IC技术和产业领域一个技术创新基地和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促进国家微电子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与国内外众多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在中国微电子领域拥有广泛的影响。为直接服务于社会,微电子研究所还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通过技术服务、成果转让和产品销售面向市场,进行成果转化。
元大都城垣遗址之畔,奥运园区之旁,坐落着中国微电子行业的“国家队”——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前身原中国科学院109厂成立于1958年,1986年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微电子学部加入,合并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2003年9月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是一所专门从事微电子领域研究与开发的国立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技术总体和中国科学院EDA中心的依托单位。微电子研究所现有11个研究室,在职员工742人,科研与专业技术人员628人(其中科学院院士2名,高级研究人员179名)。设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读研究生328人。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历史辉煌,1958年,因研制“两弹一星”和高频晶体管计算机,微电子研究所的前身中国科学院109厂应运而生,并先后为我国第一台锗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研制出合格的半导体晶体管;为我国第一台硅晶体管计算机——“109丙机”研究生产了硅平面晶体管,提供了半导体器件;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提供了半导体晶体管;为我国首台1 000万次/秒的晶体管计算机757机承担全部集成电路的研制生产任务。在几十年的变革与发展历史中,微电子研究所几代科技工作者,为中国微电子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付出了不懈的艰苦努力。承担并完成了上百项国家科研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秉承“惟精惟一、求是求新”的办所精神,确立了当前的办所方针和发展目标;打造现代化的高技术研究机构。面向国家在微电子领域的战略需求,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承担重点科技攻关与产品开发;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开放平台,通过全方位合作积极推进成果的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拓展前沿技术与基础研究领域,发展交叉学科方向,成为我国IC技术和产业领域一个技术创新基地和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促进国家微电子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文章来源:《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网址: http://www.wdzxyjsjzz.cn/qikandaodu/2020/0907/387.html